01 2025-09
2025-09-01

血压测量三时点

访问量:

血压是推动血液流经全身的推动力。这一推动力受人体内外环境的影响而波动变化。

外环境影响血压变化因素很多,如温度的变化,低温环境使人体血管发生收缩反应,导致血压上升。体力劳动或是运动状态,血压动力源——心脏跳动加快、同时加大心肌收缩力量,增加血液供应的同时,推动血压升高。反之,夜间休息心脏做功减少,血压也就相应下降。还有饮茶、喝咖啡、饮酒、测量时说话等,都会显著引起血压变化。测量血压应该在安静休息状态下实施。

内环境引起的血压变化的因素也很多,如甲状腺功能改变、睡眠状态等。最典型的就是情绪激动时,神经、内分泌和心血管系统快速联动,使人体自身分泌的升血压激素水平上升,血压快速升高。

人体血压一天24小时是波动变化的,呈现某种程度的波动规律,这种血压高低变化规律受个体内分泌变化影响而呈现出某种个体化的波动节律或是周期。为此,我特别强调对于一个新发现的高血压患者,如果条件允许,如二级以下的高血压患者,在启动药物干预之前,最好先行开展动态血压监测,其重要意义就是检测个体一天24小时的血压变化波动规律,掌握一天的血压的高峰和低谷,指导临床科学用药,最佳的解决方案是在血压高峰前用药,有效控制血压高峰,那么,其他时段的血压控制就更加容易了,从而实现全天24小时平稳控制达标。为此,我还特别强调在没有启动用药物及人为干预条件下测量的动态血压报告最好能珍藏一辈子,因为药物治疗干预后,一天血压受内环境影响的自身波动节律就被改变了。有人说我停药一周后做动态血压可以吗?我的回答是不可以,这样做使您处于停药期间的高血压风险状态,不符合伦理要求。何况重新启动药物治疗又有一个稳定血药浓度的时间过程。我希望更多的高血压患者在药物干预前通过动态血压监测,为高血压的个性化精准治疗提供技术支持。

高血压精准治疗的目的,就是逆转血压升高状态对机体动脉系统的损伤,包括导致动脉硬化性改变和机体重要脏器的缺血性损伤。

实际上,一般来说人体动脉收缩压达到115mmHg即开始对动脉血管产生损害,随着血压进一步升高,这种对动脉内膜侧切力损伤和动脉中层动脉弹性的损伤逐步加重,并且是隐匿性进行性的过程,最终导致动脉硬化和心脑肾器官的功能损伤和结构改变。当动脉血压提升20mmHg,这种动脉损伤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将增加一倍。目前定义的高血压标准,就来自于血压高达140/90mmHg时,比较正常血压者(血压120/80mmHg)心脑血管疾病增加一倍。而且,高血压危害与血压的持续升高呈线性关系,这就是高血压的诊断切点的由来。高血压危害的严重性,就在于血压升高的本身和其升高程度。

那么,这种血压升高的危害又有什么特征和差异呢?重要特征是血压升高的程度和速度,血压升高的程度越高,对机体健康损伤和危害越大;血压升高速度越快,危害就更加明显。血压升高程度的危害严重性前面说清楚了,现在与您掰扯掰扯血压升高速度的危险性问题。有一种血压升高速度的严重危害现象,叫做发作性高血压。其定义是指数分钟内血压急剧升高达到收缩压160mmHg以上并伴有头晕头疼、恶心呕吐等表现的一种特殊高血压类型。这种短时期血压快速大幅上升,容易导致动脉血管壁存在不稳定斑块患者,触发斑块破裂发生动脉血栓形成,这是急性心肌梗死和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更是青壮年发生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发病机制。

血压升高本身就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始动因子和促进因素。这种促进因素显然与血压持续升高的时间积累密切相关。这种高压时间积累最容易发生在那个时间段呢?显而易见是夜间。白天时间段,血压受周围环境刺激和情绪性影响,经常出现短时血压升高或在原有高血压状态下的短时进一步上升。这种升高很可能是短时间的而且是可以监测到的。可怕的是人们入睡期间,没有或是很少外界干扰刺激,内环境也相对稳定,夜间睡眠状态的血压水平更能代表真实的血压升高状态以及高血压对机体的损害程度,夜间高血压非但时间长(7-8小时),而且往往是血压测量“盲区”,长期处于不知晓状态。国内外的研究结论也一致性地指向夜间血压升高的严重危害性。

问题来了,夜间睡眠状态下的血压是诊室血压测量和家庭自测血压都检测不到的,这个“血压测量盲区”有没有解决方案?当然有,而且只有一种测量技术能够解决: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这是一种监测人体全天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水平及其波动规律的一项血压监测工具,它还是有效排除白大衣性高血压和夜间隐匿性高血压的检测技术。

问题是要不要所有血压升高者都必须做动态血压监测?我的回答是能做最好,至少要对高血压人群做出检测选择。这就引出了本文的标题血压测量时点选择问题。

实际上,一天什么时点都可以检测您的血压。但代表的意义不同,如服用降压药物后测量血压,旨在评估降压药物效果,但这个效果评估最好在下次服药前更有意义。因为我们用药的目的是控制全天血压升高,只有在每次服用降压药物前血压都控制正常,我们才能有信心说您的治疗效果良好。我们一定要有这个认知:不是所有的药物都能有效控制您的血压,也不是所有的长效药物都能有效控制全天24小时的血压。日常血压监测有二个时点要特别关注,一个是服药前的血压,一个是您个体监测发现的全天血压高峰时间段。

血压测量时点还有二个重要时点是清晨醒来时和夜间入睡前。因为早晨醒来时血压是高的,往往提示夜间高血压。清醒状态下的高血压标准是140/90mmHg(指诊室血压),而夜间睡眠状态下的高血压标准是120/70mmHg。如果早晨醒来时血压在140mmHg以上,大概率夜间睡眠状态下血压会高于120mmHg。同样道理,入睡前血压高于140mmHg,入睡后血压也很难低于120mmHg。为此,血压测量指南推荐的血压检测重点时间段是早晨醒来1小时内和睡觉前1小时内。其中的道理也就是通过这二个时间段检测,发现是否存在危害特别大的夜间高血压问题。

为此,总结强调一下检测血压的三个重要时间段:早晨醒来1小时内、服用降压药物前和睡前1小时内。

(来源: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