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不容觑视
在人体的诸多疾病中,有不少疾病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细心的去明察秋毫,发现的早,治愈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脑动脉瘤就是这类疾病之一,它如同隐藏在大脑中的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破裂,给患者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
它是什么?有何危害?
脑动脉瘤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肿瘤,而是颅内动脉血管壁上的异常膨出和凸起鼓包。正常情况下,动脉血管壁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强度,能够承受血液流动产生的压力。然而,由于某些原因,血管壁的局部结构变得薄弱,在血流的不断冲击下,这一薄弱部位就会像吹气球一样逐渐鼓起,形成动脉瘤,动脉瘤逐渐增加,血管壁进一步变薄进而引起破裂导致脑出血。
它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并不低,大约每 100 人中就可能有 5 - 7 人存在颅内动脉瘤。而且,这种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以 40 - 60 岁的中老年人更为常见,女性的发病率略高于男性。
动脉瘤最终可能会导致血管壁破裂,很多报道均将脑动脉瘤视为脑子里的“不定时炸弹”或“沉默的杀手”,一旦破裂就会引起脑出血,危机生命或出现严重功能残疾,第一次破裂出血的死亡率高达35%,如治疗不及时,二次破裂的死亡风险可上升至70%以上。
为什么会长动脉瘤?
脑动脉瘤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
首先是先天性因素,有些人由于遗传原因,血管壁在发育过程中就存在缺陷,使得他们比其他人更容易形成颅内动脉瘤。
其次是后天因素,常见的:
动脉硬化,是一个重要因素,会导致动脉壁弹力层受损,变得僵硬和脆弱,增加动脉瘤形成的风险;
感染,也会导致颅内动脉瘤,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血管壁后,会破坏血管壁的结构,从而促使动脉瘤的形成;
头部外伤同样不容忽视,严重的头部撞击或损伤可能直接破坏血管壁的完整性,为动脉瘤的形成埋下隐患;
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变脆,血压越高血流对血管壁冲击越大,就越容易形成动脉瘤;
吸烟,长期大量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血管壁损伤。
动脉瘤会导致什么症状?
首先,未破裂动脉瘤通常不会引起任何明显的症状,可偶有头疼不适,患者往往在进行其他检查时才偶然发现。其次,体积较大的动脉瘤可能引起脑内占位效应,这个和动脉瘤的位置密切相关,有的可以出现眼睑下垂,视物成双,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等等;最后便是破裂动脉瘤,可以引起严重的头痛,成爆炸样,这种头痛常常被形容为“一生中最剧烈的头痛”,并可引起昏迷、癫痫发作,肢体瘫痪等严重的反应,可导致三分之一的出血者死亡。
如何发现动脉瘤并判断破裂风险?
绝大多数脑动脉瘤在破裂之前没有明显征兆,需要我们细心体检发现,尤其有上述导致动脉瘤的2种及以上病因的人群,更应该着重检查,常规体检是没有脑血管检查项目,体检时可勾选脑核磁MRA选项进行初步筛查,动脉瘤的检出率高,且无需注射造影剂,检查对身体毫无害处,尤其对大于3mm以上的动脉瘤更敏感,可作为常规手段。
不是所有动脉瘤都有较高的破裂风险,动脉瘤的破裂风险与动脉瘤的位置、大小、数量、形态、脑出血家族史等密切相关;有些动脉瘤破裂风险较低,可以观察,比如大小小于5mm的单发的,形态规则囊状的侧壁动脉瘤,在发现动脉瘤后第一年、第二年再次检查,动态观察动脉瘤的大小和形态有无变化,如逐渐增加则提示为易破裂动脉瘤,如没有变化,之后可每2-3年检查一次观察变化。
位于血流直接撞击部位的动脉瘤,如分叉部动脉瘤,前交通及后交通动脉瘤,伴有子瘤等形态不规则动脉瘤,多发动脉瘤等均视为高危动脉瘤,需要积极评估和处理,则需要进一步行准确率更高的检查,目前脑血管疾病的诊断金标准是脑血管造影,此检查为有创检查,需要住院医生亲自操作完成,但准确率更高,同时可以评估动脉瘤的破裂风险,并辅助提供手术策略。建议发现可疑动脉瘤的情况,直接尽早前往医院就诊行脑血管造影检查。
脑动脉瘤的治疗手段
对于脑动脉瘤的治疗,主要有手术治疗和血管内介入治疗两种方法。手术治疗属于开颅手术,用特殊殊的夹子将动脉瘤的颈部夹住,阻止血液流入动脉瘤,从而防止其破裂出血。这种方法的优点直视下手术,复发率低,但手术创伤和风险相对较高。
血管内介入治疗属于微创,无需开颅,通过大腿或上肢动脉将微导管经股动脉或桡动脉插入到颅内动脉瘤附近,应用介入材料如弹簧圈或密网支架或扰流装置等诊断脑动脉瘤进行精准干预,最终导致动脉瘤内血流量减少促使动脉瘤内形成血栓,达到治疗的目的。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预防脑动脉瘤的措施
预防与引起脑动脉瘤的原因密切相关,对于我们每个人可控的因素,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吸烟、外伤等,严格控制,出现问题及时就医药物治疗。同时戒烟少酒,避免外伤,改善生活方式,规律生活,避免熬夜等均可以减少颅内动脉瘤的发生。
脑动脉瘤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充分了解它的相关知识,提高警惕,积极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就能够降低它对我们的威胁。让这个脑内的“炸弹”不出现或成为哑弹,以保证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健康。
(来源:健康科普)
最新新闻
-
自闭症少年入学被拒,人们对自闭症的误解有多深?
2025-09-11 -
比砒霜还毒1000万倍?警惕!这些散装“即食肉制品”
2025-09-11 -
脑动脉瘤不容觑视
2025-09-11 -
肝胆疾病用药时间表,错过时间效果减半
2025-09-11 -
喝隔夜的维C水会导致反射性低血压?
2025-09-04